2010年11月22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率先开办人民币对卢布的挂牌交易。
我们的报告取这些地区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将他们合并在一起统称为SAAAME。银行的增长动力将不再靠传统业务(即存贷款的利差或手续费收入),而在于落实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避免同质化。
此外,监管要求如巴塞尔协议(Basel II 或Basel III)已确定将不会推迟实行时点,预料中国银行业未来一年内,均将因此感受到压力。与此同时,在华的外资银行也能够受惠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放开,获得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截至2012年9月末这些银行2012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同比增幅与去年同期比较也只有16.42%,与上半年相若,可见银行业正在逐渐步入一个利润增速减慢的时期根据我们判断,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业整体的净利息收益率将下降10到20个基点。普华永道全球在2012年6月发布一份关于新兴市场的研究报告(详见此处),指出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南美洲、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转移,且后者正在引领一场全球范围内金融服务业竞争格局的巨变。
2012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存款利率是首次放开,允许10%的上浮空间,可以说是对银行定价能力和管理资金成本和风险能力的一大考验。9月份开始一些先行经济指标已经显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中国经济有筑底的迹象。在欧美,受到监管的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没有受到监管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差不多是1:1,我们现在被监管的这部分被怀疑像影子银行的也不过5.2%。
如果是这样界定的话,就应该对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行清理,从而可能蕴含的风险是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对整个金融业的总资产来比,占非常小的比重接下来迅速的信贷收缩过程中,这些项目从正规的银行体系得不到支持,就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变成烂尾工程,这对实体经济和银行的冲击可能更大。近年来这个比例开始出现一些回落,对应的就是社会融资趋于多元化。
在2012年,这种多元化的变化非常突出。在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水平上,如果界定得非常宽泛,容易导致对金融创新活动的抑制。
第二,目前被界定为影子银行的这些机构或者产品绝大多数已经被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也不具备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两个要素,就是高杠杆和期限的错配。在欧美,受到监管的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没有受到监管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差不多是1:1,我们现在被监管的这部分被怀疑像影子银行的也不过5.2%。现有的这些理财产品也并不具备像欧美的影子银行通常高达40倍甚至70、80倍的高杠杆率。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通常的错误界定,就是把银行正常的表内表外业务简单划为影子银行和非影子银行。
这隐含着不同的政策建议。而从规模来看,信托公司的总体规模相对比较小,到2012年下半年,全国66家信托公司总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5.2%。有人把融资多元化的快速扩张称之为影子银行。而实际上银行正常的表外业务也受到了金融监管的约束,即使按照巴塞尔监管协议的框架要求,也是要计算风险权重的,只不过是把表外转化到表内的时候,有一个转换系数而已。
所以这个风险状况大致上跟基金公司管的固定收益产品差不多,而从资金投向来说,90%以上的资产期限都在5年以内。其中,主要的动力就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受种种管制因素,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满足它。
根据市场的测算只有不到10%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高于5%。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有一部分有影子银行特征的,比如说小额信贷的这部分,PE投资基金等,大概规模在2、3万亿的范围。
所以,目前对影子银行的范围界定不宜过大。如果说现在没有这些产品来发展,未来利率一放开商业银行就会面临非常显著的冲击。)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反思欧美金融危机时被广泛引用的词汇,被看作促成欧美金融危机的重要导火索。2008、2009年启动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地方政府的项目,应该差不多10万多亿。通常被视为影子银行主导力量的信托公司,他们有严格的净资本的约束监管,信托公司不能有直接的负债,不能有杠杆的放大,你很难说是影子银行。
我们金融业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实行风险的跨期限配置,期限错配的缺口过大,直接影响流动性风险。如果是这样界定的话,就应该对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行清理,从而可能蕴含的风险是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本文系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1月20日在201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会暨国智传媒成立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当然也有比较积极的看法。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看法。
如果回到最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实际上这种宏观金融结构蕴含的风险更大,多元化的融资实际上改善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目前我们看到,有很多越来越大胆的预测,认为影子银行的规模有10万亿甚至40万亿,这甚至引发了国际金融界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担心。2012年初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比重还高达75%,但是到12月份,这个比重迅速下降到只有45%,由此成为整个金融界争论的非常大的焦点问题。所以影子银行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金融创新,应该避免简单地搬用影子银行的概念,而更多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非传统的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和引导这些金融创新。
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已经实施了包括准入、资本监管这些要求,使信托公司面临非常严厉的扩张净资本的约束,用银监会某个领导的话说就是拼缝,意思就是主要的融资功能由银行的贷款业务承担,而一些实体经济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才转向理财产品。从资金运用看,主要是流向实体经济,从风险的传染来看有相关的隔离措施。
第三,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我们的所谓的被视为影子银行的体系是融资多元化进程中的表现。具体来说,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在监管部门现有的监管统计口径里面,每一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需要定期报送监管部门,而理财产品的明细也需要报送央行纳入到社会融资总量的口径。
合规的理财产品的资金池要单独的管理,充分信息披露,使每一笔资金都有对应资产。只要抓住一个关键,整个风险就可控,那就是严格控制银行资金流入到带有影子银行特点的机构帮它放大杠杆。
影子银行是游离于银行的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体系。这个界定直接影响着我们下一步对宏观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松紧的判断。需要对非传统的银行业务分类进行监管,不要过分妖魔化。而同期6个月的国债的收益率在2.7-2.9%左右。
我们把时间放长一点看,十年前,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总量超过90%,那时候看银行贷款基本上就能掌握社会融资的波动情况。如果把银行贷款之外的全部融资渠道界定为影子银行的话,反而可能会导致社会融资的收缩,对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的触底回升可能是一个金融上的冲击。
具体来说,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2012年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基本上把理财产品纳入到监管体系。只要把这个总的水龙头控制住,给市场留出充足的创新空间,这对金融市场活力的提升、下一步宏观经济的平稳复苏,有积极的意义。
因为在欧美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首先需要对影子银行进行界定。